香港人正在擠爆深圳
每個平常的周末,香港人蜂擁過關,湧向深圳,一如過去二十多年內地遊客蜂擁到香港血拚。
深圳人說:「差點以為到了香港」。
香港入境處統計,港人北上遠多於內地客南下,7月至8月中天天有逆差。
深圳羅湖的金光華廣場,福田的COCO Park或皇庭廣場,南山的萬象天地幾個地方,到處閃現着香港人的影子。
「打個車20多塊錢就到了,交通簡直太方便了!」
「皇庭廣場都被香港人佔領了,人多到空調都不冷」。
「這輩子沒見過那麼多香港人。」不少深圳人反映,滿大街都是操着香港粵語口音的人。
深圳容得下也樂見港人擠爆深圳,「你來你先」,「來了就是深圳人」。
由於來深圳的香港同胞太多,有網友總結出一些香港人的特徵,包括並不限於:現金支付、運動鞋、雙肩包、滴露免洗洗手液、說話夾帶英文……
還有「商場里偷偷摸摸觀察別人怎麼用手機點單的」,大概率也是香港人。
「笑發財了,深圳到香港的地鐵上一車鮑師傅。」 深圳開往香港的地鐵上含「鮑」量極高,他們擠滿了地鐵車廂,跟人交流着粵語,帶着包裹和深圳人不會帶的美食伴手禮。
「鮑師傅」已經成為「反向代購」最常見的伴手禮。
有網友調侃「香港居民憑一舉之力拉動了鮑師傅的GDP」。
光憑外表辨認香港人,可以看看誰手上提了橘黃色的袋子,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愛馬仕,實則是新銳「芝士蛋糕界愛馬仕」KUMO KUMO,深受香港人喜歡。
作為「奶茶之都」的深圳,幾乎遍地都是奶茶店。本土的喜茶、奈雪,還有網紅茶飲品牌阿嬤手作、一點點等,都是香港人的「新寵」,一到周末店面大排長龍。
甚至香港年輕人學會了用WeChat小程序下單,一位「港仔」分享:阿嬤手作福田羅湖的店幾乎都是200單以上的排隊,好在他老早下單了。
香港人來深圳主打一個報復性消費。商場到處擠滿了香港人。
當然,資深的老饕,已經對網紅餐飲品牌脫敏,他們的新寵是充滿煙火氣的深圳夜市/路邊攤,鐵板魷魚、臭豆腐、東北燒烤,缽缽雞......
深圳,這個內地人眼中十足的「美食荒漠」,成了港人眼中的「美食天堂」。
說深圳是「美食荒漠」,因為這儿來來去去的名菜就一個椰子雞。但在香港朋友聽來,覺得你在凡爾賽。
畢竟,「香港人可能是全中國唯一一個覺得深圳有美食的群體」。
在內地大學生發起特種兵旅遊後,香港朋友也不甘示弱。小紅書上,有人發起「香港人周末佔領深圳計劃」。她們自我調侃是「香港土鱉」,記錄下來深圳吃喝玩樂的流水賬。
早晨7點出發,除了打卡網紅美食店之外,還要把美甲、按摩、美容、唱K都安排上,才不枉跑一趟。
看完香港人在深圳的「特種兵式旅遊」,深圳本地人都會自歎不如:「我一個深圳local,要看香港群眾發帖了解深圳的吃喝玩樂」。
甚至,香港朋友把深圳商場冷氣都統計出來了哈哈哈哈!
深圳從「搞錢城市」變身「旅遊城市」,香港人功不可沒。
自今年2月6日內地香港全面恢復「通關」後,訪港旅客數據不斷刷新紀錄,「赴港熱」的熱度,被「來深熱」蓋過。
來一趟恨不得點800個!社交媒體上,香港年輕人喜歡自嘲「香港窮人佔領深圳」,背後的潛台詞是——香港賺錢深圳花,簡直不要太爽。
這點跟中國人跑到泰國、越南消費是一樣的,都是「降維打擊」。
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,2022年香港本地居民總收入41萬港幣,折合人民幣近38萬元,月均3.17萬元,差不多是人均騰訊的水平。
而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718元人民幣,是香港的約六分之一。就連最低工資標準,香港都是每小時40港幣,而深圳(非全日制職工)最低工資標準每小時22.2元人民幣。
也許在香港,這些自嘲「香港窮鬼」的人,一定程度上確實不富裕,因為香港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,香港的物價甚至連「之一」都可以去掉。
在香港,想在好一點的位置租房,一個月大概需要5000到8000港幣,坐一趟地鐵就要幾十塊起步,的士更是30港幣起步。
餐廳吃飯,物價基本上是內地2-3倍的,一份揚州炒飯78,一碗蒜苗白飯12,一瓶礦泉水要10塊。
難怪香港人說,「港人進城是真快樂啊!一桌子湖南菜才300多塊,這在香港是不敢想像的。」
香港人來深圳卡拉OK,發現花200+可以包4-6人的包間,還送酒水和果盤,播放的歌單比香港還香港,而這在香港得人均200+。
剪髮、按摩和美甲,是「港人進深」三件套。
「在那邊(香港)按摩一次的費用,夠來這邊(深圳)剪髮、按摩、美甲三件套了」。還有香港網友分享,「深圳牙科真的很便宜,我在深圳洗牙66,在香港最便宜也要200」。
所以哪有什麼「香港窮人」啊,來了深圳就是「大金主」。拿着平均3萬月薪的香港人來到深圳,看到只花香港物價三分之一的錢,就能吃好、喝好、玩好,不禁發出感慨:深圳,香港人的天堂,空氣都是甜的。
由於深圳美食對香港人太過有吸引力,有香港人開始叫「跨境外賣」。深港關口的桌子上,擠爆了港人叫的代取的外賣。
從前的香港「代購族」,開始「反向代購」,他們給香港朋友普及微信接龍、小紅書私信下單,一杯奶茶10塊錢的代購費,加起來還是比在香港當地喝奶茶便宜不少。
接單後,大部分美食代購們,都會選擇通過從深圳發往香港的地鐵投喂客戶。
三聯生活週刊如此寫道:
「香港客戶個個在沿途翹首企盼——你要找他們租房,有可能會放你鴿子,但沒人真的敢在取餐這事上不守時。」
「要知道,每站只停不到1分鐘,錯過了就錯過了,還會上代購的黑名單,以後別說是想吃鮑師傅,康師傅都不給你帶。」
在給香港朋友普及內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這一塊,內地的社交媒體功不可沒。香港的年輕人,除了常用ins,也是小紅書、大眾點評等APP資深用戶。
香港媒體報道,清明假期,由於大批香港市民北上旅遊,一時間內地應用手機App的排名急升,比如高德地圖由第8位跳升至第3位,美團與大眾點評也在短時間內進入前10名,小紅書(第10位)、鐵路12306(第14位)、百度地圖(第16位)、支付寶(第18位)以及美團外賣(第20位)。
當然,讓港人欲罷不能的,是來到內地,才更能體會到什麼是「顧客是上帝」。畢竟廣東的服務水平,是出了名的好。
「可以用『天差地別』來形容。阿嬤手作會跟我說『你好,歡迎回家』,酸菜魚會跟我說『歡迎來吃酸菜魚』,正規SPA店的小姐姐會跟我說『帥哥又見面了』。」一位香港網友如此分享。
遇到不熟練手機點單的香港人,深圳人也會搭把手,「剛幫兩個大叔點了9.9的瑞幸」。
時代變了!
要知道,前些年都是內地富婆在香港血拚的名場面。她們拖着箱子,打扮時髦,抵達尖沙咀後像買白菜一樣搶奢侈品:Chanel的太陽鏡,LV的手袋,Gucci的鞋和皮帶……
2011年世界上一半的奢侈品都是國人買走的。離得最近的香港自然是最主要的「貨源地」,幾十萬幾百萬的箱包、珠寶、手錶,源源不斷從關口流入內地。
如今深圳人去消費,更熱衷於爬山、親子出行、參加活動與逛展。無怪乎有人說,香港人來深圳消費,深圳人卻去香港爬山。
十來年過去,好像有種神秘力量帶來了這些新的變化。
這種神秘的東方力量是什麼呢?評論區交給你們。
往期推薦